近日,法国摄影师帕特里克·扎克曼(Patrick Zachmann)摄影展“So long China”在巴黎的欧洲摄影馆拉开帷幕。从1982年到2015年,100多张黑白及彩色照片展示了他眼里巨变中的中国。

532bd99fhd02238a7c1ee&690

综合《franceinter》网站和《观察家》杂志报道,扎克曼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情缘,在游历中国的30多年时光中,他关注城市巨变,观察新一代年轻人精神面貌的改变,捕捉自然灾害,记录全球化在这个国家留下的烙印。从蜿蜒的胡同,到高楼大厦,从街边的小商贩到大银行里的金融家,他的纪实作品呈现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的变迁。

扎克曼喜爱用黑白照片进行电影方式的引己体创作,也喜欢用一组有联系的镜头来表达他想叙述的故事。他手中的镜头就是笔杆,从他的镜头中流出的是作家的文字难以企及的真实和震撼。他的作品构图常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吸引,让其中的人物牢牢抓住观赏者的眼神。通过这100多幅照片,人们同样能够发现扎克曼游历的品味、眼光的独到,甚至从中获得惊喜,发现不一样的中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些阴影、一些明暗,男人与女人,妓女或行人……所有这些构成了独特且生机盎然的中国图景。

扎克曼对于中国的迷恋要追溯到1982年。那一年,他有机会赴中国参加第一届上海30年代电影展。“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发现之旅,上海那种黑白老电影中展现的美学让我震撼。”“我始终试图去了解他人,希望通过另一种思维方式了解世界。”在介绍一些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时,扎克曼解释道,“那个时候很少有西方人会来中国,即使是首都也一样,那时候的中国人看到我有个大鼻子就感到非常稀奇,他们还会揪我胳膊上的汗毛。”

扎克曼1955年出生在法国,22岁成为摄影师。在他看来,成为摄影师之前,他的记忆一片空白,记忆起始于摄影生涯,自从手中的相机开始不断闪光,他的生命也从此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是镜头给了他生命的价值。他也为众多国际知名通讯社拍摄新闻图片,不过他认为他的作品更多的充满着艺术性,尽管是拍摄新闻事件,他也尽量融进美学效果和诗意,而不是单纯地展现事实。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