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到访同济大学,并发表演讲,演讲内容引起很多网民的关注和讨论。高克在演讲中回顾了德国走过的坎坷经历,并总结国家转型的经验,尽管他强调不想把经验强加给中国人,但还是给人一种为中国“建言献策”的味道。

20160323170505404

高克的演讲受到外媒尤其是德国媒体的赞扬,因为他讲到了人权、自由等西方看重的普世价值。在外媒眼中,这些大概是中国舆论的禁忌。在热捧高克演讲的背后,隐隐展现的是外媒对于中国的某种成见。其实,尽管和西方所走道路不同,对于人权等概念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今日的中国有自信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平等交流,对于高克所讲的转型经验,中国也完全可以借鉴吸收、取其精华。

比如,高克谈中国所取得成就时,说“多元化是思想活力的重要源泉,从而也是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源泉;反过来也可以说,限制这样的发展空间则会危及这一进步”;高克谈德国经验时,说“无论我们的国族史有何不同,从暴力的深刻经验中我们得出了一个巨大的共同点和一个认识,那就是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保卫和平的决心、人性的首要地位和理性的力量”。这些观点有的暗合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有的还值得中国人更深入地反躬自省。

当然,高克的演讲中也有值得商榷的部分。反省德国过去所经历悲剧时,高克严肃地指出了德国是由于缺乏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与西方民主政体的制度结构而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但他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西方代议制民主在德国的崩溃,是其虚弱、混乱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年德国人不是因为不信普世价值而承受了灾难,而是因为普世价值不能解决社会迫在眉睫的危机,而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换句话说,昔日德国悲剧的原因在于,在无法用普世价值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了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当价值观念无法应对深刻的社会矛盾的时候,总会有人站起来不客气地揭穿“皇帝的新衣”。希特勒并不只是靠欺骗来获得人们的掌声,他的“谎言”之所以成功,往往离不开准确地抓住了社会大众普遍感受到而又没人敢说的真实。

今天的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面临着类似的挑战,那就是国家在迅速的发展、强大,可社会矛盾也在激化。而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还缺乏对于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与准确把握。这是当下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但简单的宣扬普世价值,也未必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今天信奉普世价值的西方社会,某种程度同样面临着混乱和挑战,特朗普在美国选战中的风生水起,是“普世困惑”的鲜活体现。“未来往何处去”,是中国和西方同样面临的问题。

所以高克讲给中国人的经验,至多也只是启发思考的一家之言。没有西方媒体热捧的那么精彩,当然也不会引起中国人多大的排斥。只要不是以秀优越感的姿势宣扬所谓普世价值,而是在尊重彼此差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平等沟通,即便高克演讲有些内容令人不快、无法认同,也都是交流中的常态;或者说差异的碰撞,才是交流的真正价值。中国式的道路注定要用中国社会独有的历史实践来找寻,但在这过程中,多听听别国的经验不是坏事。

 

文章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