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与中华文化的亲密接触——德国春晚见闻

中国农历新年前夕,多场由中国留学生自编自导的春节晚会在德国海德堡、卡尔斯鲁厄等地上演。京剧、武术、相声、民乐合奏等文艺节目不仅让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一解思乡之情,也为许多外国友人与中华文化亲密接触提供了舞台。从幼儿园孩童,到古稀之年老者,不同年龄与职业的“洋面孔”演绎的中华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01300000177739122982624124813

由海德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与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2016猴年春晚,将演出地点选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海德堡城市音乐厅,700多名中外观众济济一堂,登上舞台的“洋面孔”多达50人。

尼基塔·库兹明是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研二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不仅是春晚主持团队一员,还为观众献上了诗朗诵《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这个24岁的俄罗斯小伙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青春万岁》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充满力量的诗歌,我特别喜欢它,”库兹明对记者说,“汉语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未来离不开汉语和中华文化。”

他说,学习汉语8年来,过春节已成为自己的一种家庭习惯。“除夕夜,我也会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

外国人唱中文歌曲几乎是各场春晚的保留节目。在卡尔斯鲁厄猴年春晚的舞台上,以德国成员为主的中德音乐之旅合唱团与台下观众热烈互动,共同唱响《茉莉花》。这首宛转悠扬的中国歌曲在西方广为传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

桑德豪森女子合唱团在海德堡演绎了意境优美的《花非花》。这支女子合唱团拥有60多年历史,30余名团员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可谓德国的“奶奶级”合唱团。现年66岁的合唱团领队兼指挥安内塔·吉尔贝特告诉记者,参加春晚非常高兴。“我认识的中国朋友虽不算多,但他们都非常谦虚、友好,乐于助人而有责任感,”她说。

除了说唱,德国友人在春晚舞台上的武术表演,从拳术到刀枪棍棒,耍得有模有样。一名来自海德堡的20岁武术爱好者对记者说,中国武术能强身健体,并且富有乐趣,“这门传承千年的格斗艺术是中华文化中最吸引我的部分”。

让如此多的“洋面孔”登上春晚舞台有多难?作为主办方代表,海德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陈博洋告诉记者,前些年在德国办春晚还需要去各处邀请演员,但今年的情况则是很多机构和个人争着上春晚,其中不乏“洋面孔”。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在德国越来越深入人心,许多德国人不仅乐于做中华文化的观众,还希望投身其中,做一回体验者和参与者。

他说,春节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春晚在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还能为中德民间交流搭建平台,尤其能促进两国青年学生的交流互动。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国际处副主管布吕曼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中国留学生主办的春晚活动,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中华文化。“中国的乐器很神奇,琵琶、古筝竟能奏出如此动听的旋律,令人惊叹”。

来源:新华社